迫在眉梢.jpg

 

 

上次看完醫療倫理題材的「非常手段」後,有人跟我提到同是跟醫療有關係的題材電影「迫在眉梢」(英文原名: John Q),主角是-丹佐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飾演的,這是2002年出品的電影。

 

劇情大意是一位在做工的人-約翰(丹佐華盛頓 飾)從一開始就是老婆的汽車貸款繳不出來,結果汽車被拖走了,雖然他有一份工廠的工作,但開支仍然很拮据,他有一個老婆和一個可愛的9歲兒子,一家人過的辛苦,但至少很快樂,某天兒子突然在打棒球昏倒送醫後,發現兒子的心臟有問題,只有心臟移植才能救活他,如果只靠藥物治療的話,頂多只能撐一小段時間而已,但心臟移植需要大筆的費用,電影裡是寫說25萬美金,而且要先付三成的頭期款(也就是7萬5美金)才能幫你把兒子登錄到移植名單。

 

約翰想靠保險來支付這筆費用,但他的保險公司私下更改保險契約造成約翰無法全額拿到這筆錢(要叫你買保險時都說的無所不能,要理賠時理由一堆),約翰和妻子把身邊的東西都賣了,也不斷去尋找社會輔助和醫療幫助之類的,身邊朋友能幫的也都幫了,但還是湊不齊這筆費用,最後醫院無情的想請小兒子出院,約翰不得己只好挺而走險,挾持了這家的醫院的急診室人員和醫師,目的就是威脅醫院把兒子放到移植名單裡,也驚動了警方和媒體來處理這起事件。

 

印象中的丹佐華盛頓演的都是一些英雄氣派的人物,比較例外的是「震撼教育」裡的壞警察,他是影帝級的人物,這次演這部身為弱勢主角的電影也是讓人印象深刻,片中他對兒子關懷的演技相當令人動容,其他的綠葉配角有-心臟科醫師(詹姆斯伍德(ames Woods)飾(我很愛這傢伙))、醫院女老闆-安海契(Anne Heche)、辦案警官-勞勃杜瓦(Robert Duvall)、人氣局長-雷李歐塔(Ray Liotta),這部電影的主要演員演的都非常出色。

 

這部電影講到弱勢對於龐大醫藥費的無助,雖然有保險,但這個保險制度似乎也有許多問題存在,加上一開始把醫院塑造成無情的地方,說穿了,醫院是醫療業,不是服務業,專業就是要錢。今天我生了病,去到醫院是要請醫院和醫生來救我,但這個專業就是要付錢,沒道理要醫生無償幫助你,讓醫院承受這筆損失吧,所以一開始裡面的醫生和女院長說的話,其實不無道理,因為現實就是這樣,看病就是要付錢,這個跟我們去買東西一樣,你要買這個東西,就是要付錢,沒錢就不要買,但現在面臨的是生命悠關的事物,你拿道德綁架來要人無償幫助你也是有問題。

 

但約翰也真的是盡全力把身邊能賣的東西都賣了,身邊的朋友也能幫的也都幫了,也盡力去找各地的政府、醫療補助,甚至也想找媒體來幫忙他們(媒體說啥要上層決定才行,但為了收視率和名聲不惜違法私接警方訊號就不用上層決定了?),但最後醫院還是很現實的下達了逐客令,約翰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才做出挾持人質的犯法事件,但這群人質也都體諒到了約翰的苦心,他們反而坐下來閒聊談論醫療保險的漏洞和問題在那裡,而我們的警方除了勞勃杜瓦是比較理性處理這件事外,最糟糕的就是那個人氣局長,為了選舉為了名聲,不惜想使用終極手段-狙殺約翰 來直接解決這個事件,但事與願違,最後還是得靠勞勃杜瓦來處理這起失控的事件。

 

而新聞媒體和那些看熱鬧的觀眾看似想幫助約翰解決他兒子的危機,實際上也是為了自己能得到更高的地位才會那麼辛苦的報導,嘛,這也是人性呀!電影到了最後段,約翰為了救自己的兒子,決定自盡來獻出自己的心臟,而心臟科醫師也決定幫他這最後一個忙,在電影的最後的最後,終於出現了一顆能用的心臟,我一直不明白電影開頭裡那個車禍有什麼涵意,看到最後終於明白了,這是電影裡非常戲劇化的嬌柔劇情,總而言之,約翰沒死,兒子也健康活下來了,但約翰最後還是得面臨挾持人質的罪名,但以結局來說,仍然是快樂結局。

 

這是2002年的電影,當時的美國保險制度是如何我不清楚,就算到了現在我也還是不清楚,但我們以最近美國武漢肺炎的醫療費新聞來看,治好武漢肺炎的醫藥費就要超過80萬美金!一般人沒有保險的話,這個付的起嗎?之前也常聞在美國看病的醫療費用是相當驚人的,也常有住在國外的台人都會坐飛機回台灣看病動手術之類的,因為比起美國的醫療費,他們坐飛機回來台灣看病還便宜許多,所以我常說要珍惜台灣健保就是這樣。

 

這部電影前半段丹佐華盛頓充份演出了窮人遇到重大疾病時的無助感,但在我看來,那些醫生和醫院所說的話,其實也沒有錯,因為醫療業不是服務業,看病就是要付錢,有些人認為救人是天職是應該的,但為了救你而讓其他人揹下重大債務這好像也說不過去吧!但說穿了,今天如果是你我遇到這種情況,你怎麼辦?你我是不是也會挺而走險去做出一些不光釆的事?這個問題我也沒辦法回答。

 

片中約翰在最後跟兒子說的話裡有一句真的很現實,那就是「就算你要昧著良心做一些事,也要多賺一點錢,有錢會讓你人生順利點」,這句話很無情但卻是真的,如果約翰有錢的話,就不需要幹這種挾持醫院的事,但現實中很多事情不像電影裡可以剛剛好就遇到一顆合適的心臟(這叫奇蹟),這種機率真的是微乎其微,美國的保險制度現在是如何我不清楚,但身在台灣,有台灣健保真的是一項福氣,只是把一些藥價和好的醫療器材砍價砍的太超過的話,我想廠商也不會願意賣你吧?

 

這是2002年的電影,後半段的戲劇化劇情不大可能出現在現實,但前半段生重病找錢的片段倒是很寫實,這也是值得我們注意的,台灣雖然有健保德政幫我們撐著,但如果我們不好好珍惜的話,到時受苦的還是我們人民,也真的該幫自己保個醫療險比較好。本片導演-尼克·凱薩維茲(Nick Cassavetes),本片成本三千六百萬美金、全美票房七千一百萬美金,全球票房一億零二百萬美金左右。記得台灣廣告是狂打丹佐華盛頓流眼淚那一幕,當初本來以為是一部警匪動作片,後來才發現也是一部跟醫療有關的題材電影,看完只覺得弱勢和醫院的立場雖然不同,但都不是壞人。

 

 

arrow
arrow

    俊藤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