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瑪對克拉瑪.jpg

 

 

「克拉瑪對克拉瑪」(Kramer vs. Kramer)。1979年作品。當初看到這部電影時,原以為是一部諜報片,後來看劇情介紹才發現是家庭親情片,講述的是單親家庭的故事,只是當時我對這部電影興趣缺缺,後來發現這部電影是我喜歡的影帝和影后所演的,我才想去找來看看,網飛也是有放上這部電影,我很剛好的在6月30日下架前發現這部電影,趕緊看一看啦。

 

故事就是男主角-泰德.克拉瑪(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飾)剛接下一個很大的客戶,他樂不可支的回到家,卻發現妻子-喬安娜克拉瑪(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飾)拋夫棄兒的離開家裡,留下他們的五歲半兒子-比利.克拉瑪。原來這就是片名的由來。女主人不在了,現在泰德得一個人照顧兒子和拼工作兩頭燒,原本男主外、女主內的份內工作,現在由泰德一人全包了,所以泰德忙的焦頭爛額,工作上客戶出現了不滿的聲音,照顧比利也讓泰德傷透腦筋,過了約十五個月後,妻子喬安娜回來想爭取比利的監護權,夫妻倆對簿公堂,這就是故事大意。

 

我們習以為常的就是父親外出工作、母親在家做好家庭主婦和帶小孩的事務,但當有一天,這種平時就烙印在我們腦海裡的印象整個轉變時會是如何,平時都是母親在煮早餐,有一天母親不在了,你就得自個動手作,事情看似簡單,但其實有功夫,片中喬安娜離去後,泰德和比利二人手忙腳亂的在製作法國土司,在他們口中看來很簡單的工作,結果自己平時不習慣的工作做出來就是那樣的亂七八糟,不得不說達斯汀霍夫曼那時就表現出出色的演技,他把那種焦慮、手忙腳亂的心境演的讓觀眾們都能感同身受,這點真的不簡單,那時候的他才39歲。

 

接著就是要帶小孩準時上課,準時接小孩下課。還要張羅小孩的晚餐,睡前還要唸故事書哄小孩聽和睡覺,假日又得陪小孩去散步學腳踏車,也因為照顧自己的小孩,所以工作上常出現遲到、拖稿的情況,也造成重要客戶不滿,導致公司不得不開除泰德,此時出現的喬安娜在經過心理治療後,她的心理回復正常,她想要回比利,而且喬安娜也有不錯的工作和愛人,本片的喬安娜只能算是個女配角,整部電影都圍繞在泰德和比利的父子情,比利當然很想母親,但跟父親一起生活的日子也造就了比利正常的生活,而喬安娜的出現,則是會改變比利的生活,看到這裡也不得不提梅莉史翠普的演技也是一流,一開始想離家的忐忑不安、後來出現讓人厭惡的銳利眼神和想見小孩的心情也真的是讓觀眾感同身受,這部電影看這影帝影后級的表現就值回票價,那時的梅姨才30歲。

 

但打監護權官司就得要有勝利的條件,剛好遇到泰德被公司資遣的命運,在沒有工作的情況下是不可能打贏官司的,泰德為了比利不得不降薪去找新的工作,而且是趕在24小時以內,更是在聖誕節前幾天最難找工作的時候,為了孩子,比利也豁出去了,看他為了找工作一天之類用報紙劃掉不少公司(當時找工作就是看報紙),後來找到公司願意跟他談,他不惜減少每年4800美金的薪水,也要公司馬上僱用他,為的就是達成贏的監護權的條件,這裡泰德的演技也是讓電視前的觀眾為他緊張,看演的多出色。最後泰德終於得到這份工作。

 

接著就是二位克拉瑪夫婦在法庭上的攻防戰了,在這裡夫婦倆都說出了彼此的心理話,也了解到原來在他們男主外女主內的環境下心中真正的想法,他們當時欠缺的就是彼此理性的溝通,而在女鄰居當證人時也讓夫婦倆發現外人以第三者身份對他們的看法。但雙方律師為了勝利是不擇手段的,對手律師為了咬泰德,談到泰德讓前公司拖稿賠償的事件,卻忽略了泰德當時是比利發燒40度不得不送醫才拖搞,而讓比利摔傷差點傷到眼睛時,也忽略泰德為了帶比利去急診,很危險的穿越馬路直奔急診室一直陪伴著比利的事實,而泰德的律師無情的批判喬安娜,也是讓泰德聽了很心痛。

 

最後的結果是喬安娜獲勝,但泰德想再上訴,但一想到律師說這樣的話勢必得請比利上證人台,泰德為了保護比利就不想再上訴,讓喬安娜取得監護權,最後夫婦倆算是很和平的對談,也留下了想像空間給觀眾,至少比利是可以留在泰德這裡的,以當時和現代社會的結局來說,是一個很完美的END,但片中出色的演員把這整部電影的情感帶入的很強烈,就連比利和女鄰居也都演的很出色,1979年的片子,就算現在來看也是引人思考,真的是經典的片子。

 

不過這部電影是建立在夫婦兩人都是愛孩子的立場上,雖然喬安娜心理出問題拋家棄子,但經過治療後回復正常,她還是一位很愛孩子的母親。而泰德雖然身兼母職,工作上受到很大的影響,但他仍努力的讓孩子的生活正常,也一樣會陪伴孩子長大,而且不會打孩子和妻子,也不會搞外遇,他只是一個為了工作而忽略掉妻子心理的一個男人,整片看下來,就是這對夫婦都是好人,只是當時沒做好一個良性的溝通,在男女平等的情況下失衡所造就的問題,但他們都是愛孩子的父母親,而比利雖然會鬧脾氣,基本上也是一個算懂事的小孩,所以應該不算難顧的那種,如果遇到「天魔」裡的那個小孩,那對泰德才是真正的災難。

 

課本上常說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但你社會新聞看多了,就會知道天底下絕對有不是的父母,不是母親為了玩樂活活餓死小孩,就是父親打罵小孩造成小孩死傷,甚至幾十年不見的父或母,等到小孩過世有理賠或成為有錢人後就不知從那裡冒出來了?基本上一個小孩的成長環境對未來發展是很重要的,雖然有不是的父母,但也有不是的小孩,但這部電影裡的父母和小孩都算是比較正常的人類,因為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每個夫婦小孩都像電影裡泰德、喬安娜、比利有那麼正常的理性觀念,但我們可以從這部電影學到一些事,就是男女平等的對談和工作分擔,不能一股作氣認為我工作賺錢養家是當然的,你們女性就是要顧家顧小孩,搞到夫婦分裂的話,也會間接影響到小孩的發展,這對一個家庭來說不是一個好事。

 

電影開頭泰德和比利為了搞法國土司搞的焦頭爛額,到了片尾時二人再搞法國土司時已經得心應手,有些事就是要去學習和習慣,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像電影裡這麼完美的結局,但好好的溝通和思考,應該是可以把問題的範圍給縮小,我單身,所以我說這個話沒啥說服力,但這就是我看過這部電影後的心得,真的是一部不錯的電影,也讓我發現單親家庭的父母親都真的是很辛苦的。這部電影的導演是-勞勃·班頓(Robert Benton),本片成本約八百萬美金,全球票房一億零六百萬美金左右

 

※我不確定這部電影上映時(1979年)的美國和台灣社會家庭情況是如何,但看完這部電影後,我覺得經過了四十多年的時間,這部電影的影響力仍可適用於現今這個社會。網飛還另外有一部電影「婚姻故事」,由黑寡婦和凱羅忍演的,也是差不多的題材,但看完後,感覺沒有克拉瑪家族留給我的印象強烈。

arrow
arrow

    俊藤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