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人那狗 (1).jpg

 

 

最近工作輪班導致腦子不大正常,加上又在休養身體,記得在看某本書時有提到一部「那山那人那狗」這部電影,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部電影的片名,想說該不會又是台灣譯名亂翻的吧,查了一下,喔,原來是中國電影,中文片名真的就叫「那山那人那狗」,英文片名是「Postmen in the Mountains」,1999年的作品,我一直以為這部電影是近幾年的作品,原來已經是二十幾年前的電影了,也還好至少能找到VCD來看。

 

故事是說一個住山裡的鄉郵員(我們台灣都稱郵差),因為年老加上腿疾的緣故,所以把送信的工作交接給24歲的兒子,工作內容就是送信收信,來回一趟共三天計223公里,因為父親不放心,所以第一天就帶著兒子走這條郵路,一路上父親跟兒子說了一些工作上的眉角,還有認識一些人事物,兒子也開始慢慢熟悉父親工作的路程和心境。

 

而此時也開始勾起這對父子之間的情感,早年父親因為送信的關係,常幾個月不在家,兒子也久久才能見父親一面,父子倆交心的時間很少,而在這次三天的父傳子工作時,父親意識到小時候扛在肩上的孩子,已經是可以揹著他過河的年紀,不禁情感從心衝上來流下眼淚,而兒子在與父親交談的過程,也讓他回想到小時候父親工作一看到他是興高釆烈跑著回來摸他的頭,並買一大堆爆竹給他,父親其實是很疼他的,只是因為工作關係沒辦法常跟他在一起,這父子倆在這三天的過程裡,有了更深一層的交集,最後父親也放心的把工作交給了兒子,並含淚目送兒子傳承他的工作而去,是一部很感人的親情電影。

 

「那山那人那狗」這部電影是改編自彭見明的短篇小說,這本書台灣也找的到,但我沒看過,我再去圖書館借來看好了,整部電影看下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演父親的滕汝駿,他真的不說話靠演技就可以讓人動容,尤其是他被兒子揹在背上時回想小時候他扛兒子的畫面,感念自己的兒子長大流下的眼淚是有幾個人能演的像他這麼自然,事後還刻意回過頭不讓兒子看到他流淚,而演兒子的劉燁在此時演技也嶄露頭角。

 

另一方面,這部電影除了親情外,也讓人看到父子二人對工作的態度,父親對工作是扎扎實實的進行,而且很看重自己的工作,看到兒子把郵包亂放就臭罵他一頓,郵件被風吹跑了,是命也不要似的跑去追,這就是一種盡責的態度,青澀的兒子似乎還沒能感受到責任感的重量,兒子送信時會聽收音機,還會想說有車怎麼不搭便車送信,也帶出父子二輩之間對工作態度不同的看法,我個人是認為二個人都沒錯,但對工作盡責的態度我是站在父親這邊的,怎麼可以把自己的工作隨便就敷衍了事呢。

 

這一路上二人也遇到一些人事物,也激起了二人待人事物的看法,像是那位盲眼老婆婆,從小一路帶孫長大,孫子長大考上學校後就離開再也不回來,父子倆對這件事的看法和做法就不一樣。還有兒子遇見那位侗族姑娘,也讓父親想到當時年輕與她媽相遇的畫面,但對於要不要帶回家,父子倆也是有自己的看法。一路上父親一直教兒子工作上的一些眉角,一邊交接又一邊談心,二人一狗在山上丟紙飛機的畫面,我實在很想問導演,他真正想表達的是什麼呢?我覺得很感心,但我意會不出來。

 

片中不得不提的就是那隻叫老二的狗,牠原本只是對父親忠心的狗狗,會跟父親一起去送郵件,但換他兒子後,老二還不肯去呢?非得由父親跟著出門才想去,等到兒子長大了,能獨當一面了,父親也終於放老二跟著兒子出門了,這隻狗可以幫你擋水,又幫你咬柴生火,真是一隻善解人意的狗,今天如果你養的是一隻貓,你被河水衝走,那隻貓肯定目視著你被河水沖走離去,所以需要跟班的話,就養狗,貓是只能在養在家裡吸的。

那山那人那狗 (2).jpg

↑這畫面就真的是那山那人那狗了

那山那人那狗 (3).jpg

↑叫我老二

那山那人那狗 (4).jpg

↑子揹父的畫面

那山那人那狗 (5).jpg

↑父親想起當年父揹子的畫面

那山那人那狗 (6).jpg

↑世代交替總會讓人感心

那山那人那狗 (7).jpg

↑父親轉頭過去不讓兒子看到他流淚

那山那人那狗 (8).jpg

↑老二咬柴過來生火讓大家烤烤腳

那山那人那狗 (9).jpg

↑這個看著紙飛機的畫面我意會不出導演想表達什麼,但很感心

 

雖說這是一部很感人的親情電影,但整部電影表達的太過美好,首先子承父業我想不是問題,但三天來回一趟,223公里(別忘了中國很大)?請問現在的年輕人有幾個人辦的到,叫我去做,一句話,我辦不到,我之前南投上山工作時,上山四小時,下山三小時我就不行了,更何況還要我揹一大袋郵包?一句話,不可能!就算換到現在,是有幾個人辦的到,我聽到不只一次了,現在的年輕人都要求事少錢多離家近,能有這種人做這種工作的話,我會認為是奇蹟,我相信這種人絕對有,但絕對是極少數中的奇蹟!

 

而且主要是這一路上的山民們都是好人,今天你送信這麼無聊單純的工作,靠的就是人事物給你生活上的樂趣,你才會覺得有充實感和工作的念頭,如果這些山民們都是王八呢!我以前在山上工作時,的確,那些山民們都很客氣,還會請你到他家坐坐,甚至小孩們對外來客也很好奇保持笑容的跟你打招呼,我還曾把便當的雞腿給他們小孩吃,還順便抓來幫忙工作過,但也遇過那種王八型的,明明沒錯還對你破口大罵,還要你快點離開,甚至想把一些設備壞掉的事嫁禍給你們的,很抱歉,這就是現實,電影中的太過美好,只能用來欣賞。

 

但片中父子倆在工作上的交談,也是有談到做事要圓滑點的道理這點我就挺推的,因為你做事直的幹,可能會把事情搞的更糟而已,我以前就是這樣直來直往,所以造成一點麻煩,現在我做事也學會圓滑點了,但最基本的是我會把我的工作做好,但在人事上我是會圓滑點去處理事情,這樣對我對其他人或公司可能會較好,以前課本教的禮義廉恥先叫那些老師和政客們能辦到再來說吧。

 

總結一下,這部親情電影,有述說出現代人們在親情上的疏離和冷漠社會情況(盲眼婆婆和孫子這段很殘酷現實),有帶出現代人需要好好溝通的問題,但主要還是建立在家人是理性可以溝通的人類身上,如果你遇到那種不講理又會家暴的家庭,那無異是對牛彈琴,越講越溝通只會死更慘!有時偏激一點的方法還可能會比較有用,不要跟我說不可能,除非你真的遇過,所以電影歸電影,這部電影的確是一部很感人的親情電影,看完或許你會反省自己對工作的態度,也或許你會去省思親人之間的關係,但不是電影裡面的方法都可以用在現實上,但只要能讓你有思考反省或增進你處理事情的想法,我想這部電影也就成功了。

 

這部電影的確有讓我想到我跟我過世老爸的一些過往,但我最推的還是父親-滕汝駿 的演技,他不說話靠表情就可呈現他的喜怒哀樂,而現在看台灣電影或戲劇都會有一種唸制式台詞的出戲感,早期的台灣電影就都很自然呀,而中國電影的演員和對白也極少會讓我出戲的情況,看完這部二十幾年前的中國電影後,真的覺得台灣一些新生代演員真的需要磨一下,這部電影的導演是-霍建起,以上。

arrow
arrow

    俊藤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