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7日星期六,這天本來沒打算下高雄的,就跟高雄死黨聯絡一下,問他隔天(也就是10月28日)有沒有空,我可能會下高雄走走,結果死黨回說今天才有空…算了,我就騎噗噗下高雄吧,因為死黨要到下午才有空,這段時間我就先去姐家坐坐看一下大媽和貓主子,然後去科工館看一下有關霾害(霾鎖重樓-PM2.5個人防護特展)的相關說明,這個就在科工館大廳的入口處幾個看板可以看一下,旁邊還有一大螢幕是在顯示今天的空氣品質。
接著我就到駁二特區去看一個「鬼画連篇:臺灣動漫恐懼體驗展 LAYERS OF FEAR」的展區,日期從2018年9月1日到12月16日。主題提有趣的,它在駁二C7倉庫,票要去隔壁的小倉庫(大義舊事倉庫)買,這個單展票只要50元,如果想買無限進出全日票價的99元,要先問清楚能進去的館有那些。
我走進去後,就聽到有些在說鬼故事的聲音旁邊還放上一些動漫風格的人物配上小小的說明框,只是一堆聲音檔夾在一起,讓人聽不懂在說什麼,看說明框比較清楚,接著走進去可以看到桌遊遊戲,因為有人在玩,我就看一下就繼續前進了,接下是個類似迷宮的漫畫牆,上面的繪畫風格會讓人想到某日本恐怖大師的作品,還有某X叮噹?
接著就是在講北投女巫的故事,然後就是有關兇宅的另類鬼故事呈現,接著就是有關恐懼的寫真館(以牆上漫畫方式呈現),接著就是有七爺八爺的引路人故事說明,也就是遊走地府與天堂的故事。最後是怕魚的男人的漫畫作品,但這些漫畫呈現沒有一個指引指標,會讓人不清楚該從那裡看起,簡單的說,是看的有點霧煞煞的感覺,這個展的主題我挺喜歡的,但感覺表達的東西光用看的和說明版上的說明讓人有點摸不著頭緒各個區是想表達什麼?這是個人覺得比較可惜的地方。
後來有上網看一下駁二特區的官方說明,我個建議如果要去看這個「鬼画連篇:臺灣動漫恐懼體驗展 LAYERS OF FEAR」的話,先把官方網站的以下說明看一下,會有個概念,也就比較清楚的可以看到各區是在表達些什麼,以下是從網站轉過來的,資料來源請點這裡
「展覽空間將有7道門,連結至漫畫家所創造的恐怖世界,恐懼題材涵蓋: 臺灣妖怪傳說、社會獵奇、女巫、凶宅、陰間、懸疑驚悚等,觀眾可探索7種不同的毛骨悚然體驗。
第一道門:《說妖》儀式體驗。
聆聽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設計的桌遊中8個角色講述他們的靈異體驗,發現故事背後的意義。透過投影結合RFID互動遊戲招喚臺灣妖怪,並從中認識臺灣妖怪。
第二道門:通往《黑色放映機》的暗黑社會迷宮。
跟隨漫畫家陳俊濱的鏡頭,發現習以為常的社會卻看起來如此地詭譎,猶如迷走在當代社會的厄夜叢林。
第三道門:深入臺灣的女巫禁地。
臺灣現代社會存在著女巫? 潛進簡士頡《北投女巫》筆下的女巫秘密聚落,感受女巫作祟中的身影與令人可畏的力量。
第四道門:勇闖《百鬼夜行誌》中的凶宅。
凶宅可見漫畫中常見的場景,鬼故事藏身於各個傢俱中如:窗台、廁所浴設等,一起探索阿慢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怪奇體驗。
第五道門:恐懼寫真館。
阿茲海默症病患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漫畫家黃色書刊將與大眾募集的恐懼記憶視覺化,創造屬於我們的獨特「恐懼寫真」。
第六道門:遊走地府與天堂。
在羅寶和桑原作品中《引路人》的世界,隨著七爺和八爺至靈界見習,穿越地獄後,到達至黃色書刊作品《哀傷浮游2》描繪的天堂,一覽死後的日常。
第七道門:半魚半人生物入侵的科幻星球。
當世界被魚人佔領後,隨著魚類恐懼症的漫畫家李隆杰《怕魚的男人》腳步突破重圍。
展覽透過臺灣漫畫原創作品勾勒所謂的「恐懼」樣貌,運用創作背後的不同故事,連結不同時空背景下的恐懼記憶,刻劃出不同層次及面向的「恐懼」,並從中觀看「恐懼」背後的文化脈絡。除了呈現不同世代的恐懼,亦呈現不同創作者面對恐懼的哲理。」
以上如果我看展時就有先看一下說明的話,就會比較了解裡面想表達的東西,這個展區不大,走走逛逛的話,很快就出來了,但就如我上面說的,把說明看一下再來看這個展就會覺得比較有意思,雖然有很多畫風都可以看到日本漫畫家的影子,但至少裡面說的一些傳說,都是我們以前曾在台灣聽過的一些鄉野傳說,像台中衛爾康那個幽靈船傳說我也有聽過,不只台中,之前台南的中國城也是有類似的傳說,以下相片就是我在裡面走走拍拍的,就一樣參考一下就好。
看完後走出來,跟死黨約一下時間,我去附近吃一下鹽埕王家手工豆花後,我就先回姐家去休息一下,接著就跟死黨出門去吃東西喝茶和打屁聊天了,然後我就騎噗噗回台南啦,話說,這個展外面的佈置其實挺吸引人的,我也在這裡拍了一張相片。
↑鹽埕王家手工豆花
↑印尼炒飯
↑鮮蝦肉絲炒飯
↑鮮蝦炒粿仔
↑炒高麗菜
↑味噌蔬菜湯
↑叉燒煎蛋
↑在「鬼画連篇:臺灣動漫恐懼體驗展 LAYERS OF FEAR」外面照一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