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6日星期六。看完了「空軍軍史館」後,再往高雄出發,經過岡山文化中心,聽說這裡有個「皮影戲館」,想說就順便蛇來看看,在停噗噗的時候,看到一位阿嬤在喬車位,她力氣不足,我就稍微幫她喬了一下,也順便幫我喬了一個車位停噗噗,然後就走進去「皮影戲館」了,這裡剛好有一個「皮諾丘的奇幻旅程」,展出時間是:2015.10.17~2016.03.31。地址是: 高雄市岡山區岡山南路42號。很好找,岡山往橋頭方向一定會看到一個文化中心,正中央是圖書館、旁邊一個是演藝廳,另一個比較不容易肉眼看到,就是「皮影戲館」了。
台灣皮影戲昔日盛況(抄寫自簡介)
「皮影戲又稱「影戲」,台灣則稱為「皮猴戲」,其緣起甚早,宋代兩京弄影戲極盛。明末清初,源於廣東潮州的皮影戲經由福建漳州廈門傳播至南台灣。初期以高雄為中心,後來逐漸擴散,北達二層行溪.南抵屏東鄉間。演出多與節慶活動結合,唱腔以潮調為主,劇情多採自歷史傳說與民間軼事。日據時代中期,台灣皮影戲依然演出傳統劇目,未見殖民政府干涉。大量的皮影戲手抄本均在此時完成,顯示皮影戲的演出相當頻繁,並深受民間喜愛。而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日本實施「禁鼓樂」並於高雄成立「高雄州影繪協會」,收編戲班,強迫台灣皮影戲藝人以日語演出發揚日本皇民思想的官版劇目。光復後台灣皮影戲即刻展開一片榮景,尤以戲院演出達到巔峰,直至五○年代電視電影興起,才逐漸走下坡」
走進來看了一下,除了台灣的皮影戲之外,還有其他國家類似的皮影戲,他們的皮影戲有些是用人偶傀儡,看到這個就讓我想到恐怖大師-伊藤潤二的「傀儡娃娃」作品篇,各國的皮影戲也包含了他們的宗教、文化特色(本來有拍各國人偶介紹,但他們好像有些介紹牌標錯箱子?所以就參考一下就好),只是現代人都享受電視電影的聲光效果,但以前科技娛樂尚不發達的時代,皮影戲應該就如同現在的電影般一樣讓人享受吧!
以下相片請參考一下,這個地方挺有意思的,除了說明皮影戲的歷史起源,二、三樓的皮諾丘奇幻旅程,還有教你怎麼製作木偶,還有操作的方式,還有使用現代科技影射你的動作讓螢幕上的木偶跟著你的動作移動!有小孩在這邊玩的很高興,一樓部份還可以看到早期皮影戲的劇本,因為有些部份是不能拍照的,所以有空可以去這裡看看,這裡是免費參觀。
以下相片就請自個參照一下了↓